目前根據籌劃的收益群體,可以將籌劃分為:個人稅收籌劃以及企業稅收籌劃兩種,為了能夠確;I劃的成功,需要做好籌劃信息的了解,那么具體什么是企業稅收籌劃呢?

每個企業都面臨稅收風險,一方面是不懂得稅收法律、法規,應繳稅而未繳稅,將面臨補繳稅款、罰款、加收滯納金、聲譽損失甚至刑法處罰風險;另一方面是不懂得稅收優惠政策,本可以少繳稅,而多繳稅,承擔了不必要的稅收負擔。
企業的稅務風險存在于企業的經濟活動中,并影響企業的經營業績,因此必須在經濟活動之前就做好稅收籌劃,否則亡羊補牢,悔之晚矣,這也是稅收籌劃的超前性原則。
稅收籌劃是在不違法的情況下,盡量減少稅收負擔,如果采取違法手段,那就是逃稅、騙稅…如果法無明文規定即不禁止,這種情況少繳稅,雖不合法但也不違法,這屬于避稅,如果在合法的情況下采取一些策略少繳稅,就叫節稅。
稅收籌劃的意義不在于少繳稅而是不多繳稅,該享受的優惠一定要足額享受,不應該繳的稅一定不能多交,保護自己的利益。營改增后,一些企業稅收負擔反而加重了,但國家對這些企業有稅收補貼,此時就應該享受補貼。

企業主要稅種是增值稅和所得稅,一些特殊行業,比如煙草公司還有消費稅,房地產企業還有增值稅。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商品,增值稅稅率可能不一樣,對于投資者而言,在投資時也要關注所投資行業的稅負情況。
企業選擇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要根據進項稅專用發票取得難易程度,產品及商品增值率(毛利率)大小來定,對于增值小,有專用發票,需要退稅的選擇一般納稅人;增值大,不需要專用發票,不需要退稅的選擇小規模納稅人。另外還要考慮供應商及客戶的情況。
一個行業的稅收籌劃往往可以復制,比如農業初級產品免征稅,那么相關稅收籌劃往往適用于農產品深加工企業。這是稅收籌劃的普適性原則。
對于企業而言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但企業的員工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如果能將員工的稅負減輕,那就可以讓員工得到更多可支配收入,如果減少員工稅負并沒有增加企業支出,反而能取得進項稅發票,那就可以抵扣更多的稅,對于企業和員工而言,這是雙贏的。
稅收籌劃不能只針對一個稅種,有時減少了增值稅卻增加了所得稅。也不是繳稅最少就好,而應該從戰略層面追求企業整體利益最大化。